曾几何时,那个曾对南边超级邻居摆出强硬姿态的加拿大,如今却像是变了个人。面对华盛顿的步步紧逼,渥太华突然调转枪口,直指远方的中国。
这番令人费解的战略大转弯,究竟是深思熟虑的国家利益考量,还是重压之下被迫上演的“政治投机”?这背后的决策逻辑,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更让人好奇的是,加拿大这系列激进举动,到底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?本文就来深挖一下,加拿大试图“割肉喂鹰”背后,究竟付出了多大的沉重代价。
今年3月,加拿大总理卡尼面对美国,话语里透着一股少见的强硬。他直接表示,和美国的传统关系,可能真的“结束”了。
这明显是对特朗普政府当时推行的关税政策,表达着强烈的不满和反制决心。加拿大不光嘴上说说。
他们真打算对美国汽车征收反制关税,还宣布设立20亿加元基金,保护自家汽车产业。就连美国的钢铝,也逃不过25%的反制关税。
加拿大当时底气十足,毕竟自己可是美国最大的钢铝供应商,手握不小的筹码。然而,特朗普的反击来得又快又狠。
到了7月10日,特朗普总统亲自“掀桌”,宣布要对加拿大出口的商品大范围加税。钢铁、铝、乳制品,甚至药品,最高税率直接飙升到35%。
这一记重拳,几乎是精准打击了加拿大的经济命脉。渥太华瞬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。
对华“变脸”:双标的组合拳
在承受了美国的巨大压力后,加拿大政府的目光,明显转向了东方。他们开始了一场针对中国企业的“清理”行动。
这些动作,嘴上说是为了“国家安全风险”,但很多人都看出来,更像是对美国的一种“示好”。这也不是第一次了。
早在2024年11月,TikTok在加拿大的办事处就被要求驱逐。而2024年6月,华为的5G设备被勒令拆除,4G设备也要求在2027年前清零。
到了6月27日,加拿大工业部长梅拉妮·乔利公开宣布,中国企业海康威视必须在120天内,也就是10月25日前,彻底关停在加拿大的所有业务。理由?还是那套“国家安全风险”,但依旧拿不出任何实质证据。
海康威视的资产被冻结,加拿大政府禁止采购其产品,甚至已经安装的设备也要全面清查。然而,海康威视并非束手就擒。
7月7日,他们直接向加拿大联邦法院提起了诉讼。一天后,海康威视加拿大公司竟然恢复了正常运营。这也许意味着法律程序中出现了转机,或是部分业务得以暂时维持。
除了科技领域的“围剿”,加拿大还在贸易上动起了真格。7月16日,加拿大总理卡尼宣布,将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25%的关税。
更过分的是,从8月1日开始,只要含有中国熔化和浇铸成分的钢铁,还要额外征收50%的超量进口税。算下来,有些中国钢铁产品的综合税率,竟然高达75%。
他们还设置了复杂的配额机制,中国产品的配额直接砍掉一半,超额部分罚款翻倍。可笑的是,美国钢铁产品进入加拿大市场,却是零关税,也毫无配额限制。这种“只打中国,不碰美国”的操弄,目的再明显不过。
搬石砸脚:自伤的经济账本
加拿大的这番“政治投机”,不仅没能如愿以偿地取悦美国,反倒招致了中国的坚决反制。结果呢?加拿大自己却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。
中国商务部迅速发声,严厉谴责加拿大违反世贸规则,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为。其实,早在3月20日,中国就对加拿大出口的菜籽油和豌豆加征了100%的关税。
这直接让加拿大赖以生存的农业出口遭受重创。要知道,每年加拿大有超过400万吨的菜籽油出口到中国,占其总出口的四成。
关税一落地,加拿大油菜籽产业几乎崩盘。780万吨的油菜籽堆在仓库,甚至开始发霉变质。农民们欲哭无泪。
中方还就加拿大的关税问题,直接向世贸组织提起了申诉,采取了法律途径。对加拿大木材的反倾销调查也同步启动。
为了应对加拿大市场的收紧,中国积极寻找替代方案。比如,恢复了从澳大利亚进口菜籽油,每年约300万吨的订单。
这意味着加拿大在华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挤压。中国甚至在考虑限制稀土出口,而加拿大高科技产业,90%的稀土都依赖中国供应。这要是真实施,那可是釜底抽薪。
这些反制措施很快在加拿大国内引发了连锁反应。加拿大对华贸易逆差已经扩大到惊人的87亿加元。
加拿大央行也只能无奈地将2025年的GDP增速预期,从2%大幅砍到0.7%。这预示着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。
加征中国钢铁关税,也让加拿大国内的钢铁密集型产业叫苦不迭。许多地方市政项目不得不重新评估预算,钢材价格不稳定,严重拖慢了工程进度。
魁北克省最大的钢铁厂,因为订单减少,计划裁员300人。工厂产能利用率更是从78%暴跌至55%。
安大略省的制造企业中,有六成高度依赖中国的热轧钢卷。加税后,采购成本飙升35%,每吨要多掏220加元。这直接导致不少企业被迫暂停了扩建计划。
被驱逐的海康威视,其设备在加拿大省级采购合约中占据了近三成的市场份额。要全面替换这些设备,将需要投入巨额资金。
这无疑会给本已紧张的公共服务系统带来沉重负担。加拿大国内,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。
有专家和民众直接批评,这是“自残式的政治表演”,认为政府在“割肉喂鹰”,甚至将国家的脸面“当废纸”。加拿大商业委员会主席、阿尔伯塔大学经济学教授沙拉夫指出。
这种行为,不过是用短期的政治利益,换取长期的经济衰退,本质上是为美国资本让路。即便在这种大环境下,也出现了例外。
英属哥伦比亚省的渡轮公司,就无视联邦政府的反对,坚持让中国企业建造4艘渡轮。理由很简单:加拿大国内的造船厂根本无法按时交货。这侧面反映出加拿大在某些产业上的短板和无奈。
卡尼政府这步看似“对美示好”的棋,最终证明是一步彻头彻尾的“臭棋”。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加拿大非但没能成功“转嫁危机”,反而把自己推入了更深的经济泥潭。
他们对中国采取的系列措施,不仅没能迫使中国让步,反而招致了中国有力且精准的反制。结果,加拿大自己的产业和民生付出了沉重代价。
一个国家,如果其75%的出口都依赖美国,这种“一条腿走路”的经济结构,在全球地缘政治的棋局中,就更容易被强大的盟友视为可以牺牲的“棋子”。
这场闹剧,深刻警示所有国家:在大国博弈中,试图“割肉喂鹰”或盲目选边站队,最终可能只会落得个两头不讨好、自伤深重的结局。加拿大式的“自作自受”,无疑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惨痛的教训。
华林优配-股票配资公司官网-最大的线上实盘配资平台-专业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