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水浒传》中,野猪林那一段,是许多读者心头最热的一幕:林冲被押赴沧州途中,命悬一线,鲁智深忽然挺身而出,喝退两个解差,救他于生死之间。那一刻,兄弟义气、忠肝义胆,浓得像要从纸上滴下来。
可偏偏奇怪的是,这样一段生死之交,等两人后来都到了梁山,却像老同学聚会上尴尬点头的两人,没话说,也不来往。鲁智深还在,林冲也还在,可两人的交情,似乎停在了野猪林的雪地里,再没回春。
为什么?先从他们最初的相识说起。
那会儿,林冲刚刚受了冤枉,被发配沧州。鲁智深一路打听,一路追赶,从东京追到野猪林,一宿不睡、赶在五更时分潜伏树林,只为等林冲一行路过时出手搭救。他怕在客店人多,不好下手;他怕误了时辰,救不了命。他的这份用心良苦,是实打实的兄弟情义。
可林冲呢?虽说对鲁智深心存感激,可并未表现出太多“反哺”之意。尤其是当鲁智深刻意隐瞒身份时,林冲竟在与解差的闲谈中说漏了嘴,把“相国寺柳树连根拔”这件事一提,那两个差人一下便认定鲁智深就是传说中那个“杀人和尚”。一番话,无意间为兄弟惹下大麻烦,结果是鲁智深在寺里被长老赶走,流落江湖,最后只得落草二龙山。
展开剩余65%所以从一开始,鲁智深是掏心掏肺,而林冲虽然心存感念,却未必真的懂得怎样回应。这并不是林冲无情,而是他的性格决定的——他是个谨慎、内敛、自守分寸的人,善于自处,却不善热络。
真正的转折,在梁山。
鲁智深先落草,后归顺梁山。林冲后来上山,官拜马军五虎将之一,而鲁智深只是步军将校。地位悬殊,也拉远了距离。《水浒》中写,众好汉排座次,鲁智深排在林冲之后。论年纪,他比林冲长;论恩情,他救过林冲一命。但他知分寸,从不提旧事,从不邀功,反而越发沉默。
反观林冲,依旧是那个温吞、低调、惜语如金的人。他不会主动再提起鲁智深,更不会以往日恩情示人。他曾经与鲁智深有过患难,但不是鲁智深那种“天大地大,兄弟最大”的性情中人。林冲可以义无反顾地砍死陆谦泄愤,可以忍气吞声卧雪山神庙三日,但就是不会主动去维系一段兄弟之情。
所以,他们不是不相识,而是渐行渐远。一个是热血之人,一个是沉默之人;一个豪爽无忌,一个隐忍寡言。这样的两个人,哪怕曾有生死交情,到了梁山这个名利权位清晰的地方,自然也会各归各位。
书中并未写他们反目,也未写他们争斗,甚至没太多交集。这正是最真实的人情世故:有些感情,不是因为仇恨而疏远,而是因为性格、际遇、环境早已把人放进了不同的轨道。
等到梁山聚义,风云再起,鲁智深终在征方腊途中圆寂,而林冲也在杭州病重不起,寂寂而终。没有道别,没有旧友重逢,所有的故事都埋在过去。
人间最沉重的感情,并不是决裂,而是曾经相知,如今无话。
发布于:北京市华林优配-股票配资公司官网-最大的线上实盘配资平台-专业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